在现代社会,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收获友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发展资源,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更有胸怀。但是,作为三年级的孩子,这种能力正处在发展过程中,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导师”,为孩子做出示范,教会孩子交往策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孩子受欢迎,而有些孩子却不被同伴所接纳?美国心理学家道奇证实了,大凡受儿童欢迎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这样一些主要特征:待人友好、倾向与社会协作、交往热情而积极。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最受欢迎的孩子既不是那些走在时尚前沿的“潮童”,也不是驰骋在体育场上的运动健将,而是善于理解同龄人所思所想的知心朋友。
如果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长期受到忽略,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不比受排斥的孩子小,尽管,他们在集体里常常显得比较守规矩。守忽略的孩子实际上很容易出现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
友谊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1)满足人的基本需求。
——友谊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爱与归属的需要之一。
——生活中,如果没有友谊这种明灯,人很难在人生的黑暗阶段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2)促进社会认知发展。
——同伴关系可以给孩子们在平等地位的情形下,学习并 演练他们的社会互动技巧的机会。
(3)培育自信
——培育自信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来自自身的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也有来自家人老师同伴的认可。
——自信是可以累积和迁移的,一个方面的突出表现可以促使另一方面表现得更好,当多个方面的表现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得到认同时,自信的程度会出现质的飞跃。
5.亲子共育友谊之花
始于依恋,重视童年早期的亲子关系;基于社会认知基础;得益于人际关系策略;源于大爱。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会把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获得的信任和依靠等正向且稳定的期望不断发展,而这些期望就可能让他们在其他人际关系中获得成功。
——自我感、同理心、角色取代都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孩子们之间,真实的同伴交往是最好的练习。
——朋友是孩子自己的,父母千万不能替孩子交往。父母应该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与同伴的交往。
——有专家提出了以下十大人际关系策略:培养孩子积极、快乐的性情;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言出必行,始终如一;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适当的给孩子一点权利;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让孩子知道规矩;控制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友谊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建立友谊、呵护友谊,需要孩子和父母的共同努力,即需要包容的心态、大爱情怀,这是友谊的源头活水。
小贴士:
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需要做到:父母以同理心对待孩子;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多讨论情绪,而非行为;开展角色扮演、角色交换游戏。
小案例:
儿子上三年级时,班里的一个男生,因为成绩不好,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每次发生的冲突他都会跑到大街上给我儿子打电话倾诉。有一次很晚了,还打电话过来,他的父母因为找不到他也打了电话过来询问。我让儿子一直陪着这个同学聊天宽慰他,直到他平安的回家。他的父母事后对我说,幸亏她孩子有这样的好朋友,不然那天晚上还不知会出什么事情呢……他们还从我和儿子这里了解了很多自己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的想法,进而调整了家庭教育方式,之后,再也没有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